教育部2019年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于2019年8月23-27日在辽宁科技大学举办。由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李浩副教授和乔东平副教授指导,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李兵、朱延超、王振烨完成的“轿车侧围外板总成焊接的工业机器人焊接程序离线编程与虚拟调试”项目获得PLM产线规划赛项全国一等奖,两位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是继2017、2018年连续两届后,第三次在该项赛事中获得佳绩。

获奖学生团队

学生获奖证书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原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是教育部与西门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下的国家A类赛事。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是由北京化工大学与西门子公司于2006年共同发起,面向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工程人才培养与选拔,尤其针对中国制造业在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升级背景下人才培养与转型展开。作为国内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的赛事,涉及智能软、硬件工具开发、智能产品开发、离散工业与流程工业工厂自动化智能控制、工业智能网络以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等与工业4.0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打造各院校新工科教学实践平台,助力中国制造2025。自2006年发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2届。在各级政府、制造业企业和全国近600所高校、1000余学院的支持下,大赛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A类竞赛。2019年,大赛被纳入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评估竞赛项目。2019年8月23日,“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正式开始,来自全国198所高校378支参赛队伍、1400余师生在辽宁鞍山进行了全国总决赛的最终角逐。
机电工程学院李浩副教授和乔东平副教授带领本科生李兵、朱延超、王振烨,经过4个多月的技术研发,完成了轿车侧围外板总成焊接的工业机器人焊接程序离线编程与虚拟调试。系统方案包括轿车侧围外板总成智能焊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智能焊接生产线总体工艺设计、自动焊接生产节拍设计、焊接机器人选型、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和虚拟调试、核心智能装备单元功能设计和生产线数字化仿真等。课题组设计了侧围外板总成夹具,解决了零件自动装夹的难题;通过滑台和焊接机器人的合理配合,有效解决了侧围外板焊接范围大,机器人自动焊接效率低的难题。方案具有完整的物流系统和自动化装备,产线布局合理,生产效率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扩展性与易用性强,产线仿真功能完备。答辩过程中获得了现场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智能生产线总体布局图

现场汇报答辩
本次竞赛方案依托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和郑州轻院-西门子“制造业信息化与制造执行系统”联合实验室。基于该实验室的制造仿真平台,采用西门子Tecnomatix Plant Simulation软件开展工作。本次获奖充分利用了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科研条件,又一次实现了科研平台与学生创新实践的完美结合,对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做了良好示范与榜样。

河南省机械装备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